第四百六十四章 闹-《孤才不要做太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涧道:“这些宗教的长老之流,本就是胡人,或许,他们是觉得大唐的律法用不到他们身上吧。”

    合上奏折,李承乾冷笑道:“如果是之前,或许还有点这个意思。但是,新唐律的修订,关于这个问题,孤和魏征他们还是探讨了一番的。这些胡人没有关注新唐律的修订,绝对是个错误。”

    拿着奏折走到一边的桌子上,李承乾提笔就开始给万年县县令批复。

    令李涧意外的是,太子的印鉴,并没有盖在奏折上,而是单独找了一张白纸,印上了印鉴。

    将白纸夹在奏折里,随手递给李涧,李承乾道:“去门下省尚书省走一趟,告诉魏征杜如晦他们,孤这封奏折,不用他们审核了。然后,把这封信,速度送到万年县县令那里。”

    李涧拱手领命,转身就速度的跑走了。

    -万年县县衙

    周记之当万年县县衙也有十二年的时间了,当初何寿被提拔为丹州刺史以后,就是他接替了万年县县令的位子。在一个县令的位置上做了十多年没能升迁,周记之却始终没有怨言。

    伴随着长安这些年的发展,不仅仅长安城富裕了,连带着万年县、蓝田县等临近的县,也跟着富裕起来。特别是万年县,一些舍不得钱在长安购置房产的商人,都会到万年县来定居。以前还是黄土街道半边房子的万年县,得益于此,如今繁华程度已经不亚于长安城外城了。

    袄教等教派,想要在万年县立庙,如果事先知道的话,他是肯定不会允许的。但是,令人气愤的是,这些教徒用的是胡商的名义,用大价钱拿下了一块地,而且一租就是二百年。

    二百年的租金啊!万年县这些年来对税收的贡献都没有这么多!为利益所驱,他才鬼使神差的答应了下来。可是,契约签订了,地方划出去了,才发现这些胡人是教徒,买地是要用来建造寺庙的。他上门去理论,结果被对方以“我们是胡人,我们的建筑不归大唐管”为由,被推脱了。

    思前想后,他还是决定上报朝廷,拼着头顶的乌纱帽不要,他也要阻止这些胡人。

    早上递交的奏折,没想到傍晚就得到了回复。

    千恩万谢的送走天使后,回到卧室,打开奏折,看了一遍,看了两遍,看了第三遍。

    第三遍看完,周记之热泪盈眶,趴在桌案上,久久不能平复心情。

    周记之的妻子周王氏甚至妇人不能掺和政事,可是,夫君如此痛哭,尚是至交好友病故的那一次,联想到胡人的事情,她怀疑,可能是夫君的官位要保不住了。

    匆匆的从屏风后面走出,坐在周记之的身边,一边帮着拍背,周王氏开口道:“夫君,你我草芥出身,您为官多年,爱民如子,祖宗亲戚已经够荣耀的了。就算这一次马失前蹄,也不过是重归田舍翁而已,您为何痛哭至此?”

    周记之好不容易喘匀了气,拿起奏折和李承乾夹在其中的白纸,随手丢进了火盆,点着了。

    看着跳动的火焰,周记之深吸一口气道:“我不是因为乌纱帽丢了哭泣,而是为十几年的辛苦有人看在眼中而哭泣。你去后宅,叫孩子们都收拾收拾,明天开始,搬到由忠兄的家里借住,他们好不容易靠上了学堂,先生说他们完全能考入学院,咱俩离开长安,不能把孩子给耽误了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周王氏也不由得泪流满面,看样子,夫君这官位是真的保不住了。

    目送着妻子离开,看着火盆里跳动的火焰,周记之反而笑了出来。跟李承乾的吩咐不同,在他评语的后面,魏征和杜如晦还是固执的在奏折上写了评语,并在白纸加上了门下省和尚书省的印鉴。虽然缺失吏部的引信,但是周记之觉得,这三个印鉴和评语已经够了。

    万年县县令,不干就不干了!

    见奏折和承载着三份印鉴的白纸,已经被烧成灰烬,周记之走出了书房。

    县衙内,捕快们早就等的不耐烦了。不只是他们,就连万年县的百姓都觉得,胡人的庙开在万年县,这是让祖宗都蒙羞的事情,必须阻止才行。
    第(2/3)页